学习园地|世界四次工业革命与未来展望
各位朋友,2025年真是一个AI智能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智能化大爆炸的时代。而这大爆炸的导火索,大概源于今年中国央视春晚上机器人的出色表演。当观众看到与真人一起翩翩起舞的机器人,竟能将手绢高高抛起,再稳稳地接住,耍出各种优美的动作时,那真是感到惊讶和神奇。紧接着由我们国家科技英才完成的具有超强算力的AI产品DeepSeeK又出现了。据说连美国科学技术人员也深感震惊。还不止这些,当大多数人还没弄明白DeepSeeK是什么时,国内又出现了一个据说DeepSeeK更实用的Manun智能AI产品。这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些跟不上时代变化了。
有人说,众多高科技AI产品的出现和应用,标志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那么,前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何时?具体成果有哪些?中国在其中的情景又如何?
据有关资料显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在1760年到1840年之间,发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1769年开始,英国人詹姆斯·瓦特,经过一直在改进,使蒸汽机成为了一种实用、高效的动力源,广泛应用于纺织、采矿、冶金、交通运输等各个工业领域。机器作动力源代替了人力,极大地解放了人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
遗憾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清朝统治下),封建制度束缚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地主占据了大量土地和财富,导致农业生产力低下,无法为工业革命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和市场。同时,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学习,使得中国错过了吸收和引进先进的技术的机会。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中国擦肩而过,中国甚至连热闹也少有看到。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一段时期。其标志是电力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最先在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和发展。最主要的标志是电灯等电器的发明和使用。
1879年,美国人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将碳化的卷绕棉线作为灯丝,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电灯泡(可发出大约10盏煤油灯的光芒)。之后,爱迪生又将电灯泡引入商业化,让千家万户用上电灯。他还推动创造了发电机和发电系统,由此,爱迪生被人们认为是电灯泡的发明人。
除了电灯炮的发明, 1849年,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发明了电线年,美国人汉密尔顿·史密斯发明了洗衣机。1866 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源动力的新能源,启动了电气化的阀门,标志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此后,电话、电动车、电熨斗、汽车、电影放映机、电影等相继问世。到了20世纪,又发明了吸尘器、电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电磁式发报机等。1939年,美国出现了电视直播,令世人感到新奇。
众多的发明,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电报和电话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通信的方式,使得信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跨越长距离进行传输。而电视直播技术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在场的认知边界。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不幸的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期,中国仍处在清朝封建统治下,虽然有过戊戌变法,也进行过洋务运动,想通过变法和学习西方,改变中国,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非但没有实现强国愿望,反遭列强侵略瓜分,丢失了大量国土和财富;在第二工业革命后期,清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又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混战不断,民不聊生,经济萧条。1912年后,统治的民国时期,政府同样腐败,只顾打内战。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又开始全面侵华,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无暇发展经济,科技更无从谈起。因此,第二工业革命到来时,中国这次是无暇顾及,又落伍了。
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在战结束后。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又一次重大的飞跃。其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和前两次工业革命单一的发明创造相比,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多方面的、多专业的协同综合创新行动。1945年,美国成功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1947年,美国的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拉顿三人又共同发明了晶体管,为现代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普及奠定了基础。美国人吹响了进军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号角。
接着,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不久,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也由贝尔实验成功研制出来。原苏联不甘落后,1957年,研制成功并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1969年,美国人紧跟其上,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人类的科技活动从地面,开始步入到太空。随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自己的卫星。由此,世界超级大国纷纷加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创新中,人类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时代。与前两次革命相比,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更多惊喜,为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出行等提供了更多帮助,带来了更多享受。
遗憾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起步时,中国仍处在战争中,正在进行长达三年的解放解战争,之后,又进行了艰苦的三年抗美援朝战争,可谓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工业基础十分低下,科学技术创新更是无从谈起。尽管五六十年代,在原苏联的帮助下,完成了工业基本的建设,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处在十分落后的行列。
值得骄傲的是,苏联专家撤走后,中国人克服种种困难,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继续,照样取得了重大科学技术成果。1964年,成功研制并完成第一颗爆炸,完成了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1967年,第一颗氢弹又在空中飞投爆炸成功。接着,又于1970年,又用自己的火箭将自己的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中国开始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行列。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开始加快了追赶世界强国的步伐,引进外国资金,学习西方技术,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等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广大科技工作人员高兴地说“科学的春天来了!”他们放开手脚,各显神通,科技成果不断。这时,老百姓的生活慢慢的变好。70年代,看上了黑白电视。80年代,看上了彩色电视、还用上洗衣机,普遍有了自行车骑。90年代,用上了电冰箱、太阳能、骑上了摩托车,安装了固定电话,用上了BB机、手提移动电话、劳动生产用上了先进机器等。
到了21世纪,个人电脑开始步入中国普通人家,QQ聊天室成为人类互动交流的直观快捷平台。电动二轮车成为个人主要交通工具。不久,又用上了彩色智能手机,有了微信互动,还改变了人们资金支付方式。同时,出现了淘宝、京东等线上购物电子商务平台,有了快手、抖音、头条等个人自媒体平台。国人的物质生活更加充足富裕,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次,中国人不但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步伐,而且,许多方面还跑在了前头。
现在,中国慢慢的变成了世界上最完善和最齐全的工业制造大国。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车,领先他国。中国已经抢占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制高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正由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
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近十年,也称为工业4.0,以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化、大数据等技术为主要标志,改变更多的是人们的生活或生存方式,是推动全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次全新的变革。这时,科学技术成果更加令人眼花缭乱。
据有关部门介绍,早在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就已经通过了《高技术战略2020》,该战略文件重点为《未来项目-工业4.0》。2013年,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有6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厂商参展。中国以近600家参展商规模成为东道主德国以外的最大参展国。舆论认为,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推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汉诺威工博会负责人柯克勒当年认为,未来10年至15年内,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按此推算,那么,2023年或2028年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时。
较之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景将非常令人期待。其中,以AI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为打,科技成果将更加令人惊叹,甚至是没办法想象;有专业技术人员说,不出十年,甚至不出五年,许多科技造就的新生事物会出现。特别是通信数字技术、AI智能等技术等,将改变人类今天所认知的大千世界,带给人类更多福祉。
值得骄傲的是,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带业的机遇,中国在新能源、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机器人制造、数字化AI智能物联网建设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有人说,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因为,中国不但有准备,有坚定的信心,也有雄厚的基础。据有关联的资料显示,早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就确立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基本方向,率先制定了含有绿色发展指标的国家规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绿色发展的策略,开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投资,包括生态建设、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资。中国正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创绿色工业革命新路,不断亮相的“中国制造”正在引领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创造出更加不凡的业绩。中国人将会获得更多、更好的由高科技创造带来的快乐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机器人正在取代人类做很多工作,但主宰未来世界的还是人。面对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我们要不断学习,及时来更新和扩大自己的知识内存,努力提升个人的运行水平,才能跟上时代,并享受到新事物带来的福利。
温馨提醒:成文不易,转载请标注明确出处和作者,否则,一经发现,必追究抄袭者责任。
1801年,一个叫做戴维的英国化学家就完成了铂丝通电发光,9年之后,又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完成照明)。
1876年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发明了电线年,贝尔获得了美国电话专利,并建起世界上第一家电线年,美国人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造出了第一个电灯泡
1947年,美国的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拉顿三人共同发明了晶体管。不久,美国人约翰·冯·诺依曼发明了计算机。
1957年,原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
1993年,世界上第一部智能手机IBMSimon(西蒙个人通讯设备)诞生